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9月24日开幕,记者今天从航天科技集团八院获悉,风云三号降水星、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等“航天利器”亮相本届工博会,展示我国航天科技最新成果。坐标国际会展中心(上海)5.2H展区,记者也带你一睹为快。
展区上,两款火箭特别引人注目。一款是“劳模”——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自2022年3月29日首飞以来,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它已圆满完成7次飞行任务,将29颗卫星送入太空。
这是我国第一型芯级采用液体发动机、助推采用固体发动机的“混动火箭”。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一款性价比极高的火箭,它可以根据任务需求调整助推器数量形成多种构型,同时依托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专用的发射工位,可实现14天快速发射,能满足未来卫星多样化的密集发射需求。
还有一款则是“火箭军团”的“新人”。这款长征十二号火箭是我国首型3.8m直径单芯级液体运载火箭。它的特点是“能力拓展,一箭通用”,可以根据不同任务进行多尺寸适配。记者了解到,目前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已完成各项研制工作,计划2024年在海南文昌我国首个商业发射场完成首飞任务。
除了火箭,当然也有卫星。现场展示的风云三号降水星可谓是全球气候“劳模”。这是我国首颗,也是继美国、日本联合发射专用降水测量卫星之后国际上第三颗发射的主动降水测量卫星,于2023年4月16日成功发射,同年5月1日投入业务运营,与在轨运行的风云气象卫星进行组网观测。
监测台风“格美”“摩羯”、保障成都大运会及杭州亚运会、探测巴西与马尔代夫等国家极端暴雨三维结构、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等,它是全球对地观测名副其实的“劳模”,到处都有它的身影。其上搭载了我国首套“空中雨量计”——星载Ku、Ka双频降水测量雷达,可对大气降水进行垂直“CT”扫描,精准感知407公里高度内地球大气0.2毫米/小时如毛毛雨般的降水强度变化。
除了航天成果,还有一系列针对无人机的“低空”产品技术亮相本届工博会。比如可以精准防御,“瓮中捉鳖”的“穹盾”防御系统。
这是一套以无人机“全天时、全天候、全自动”入侵防御为目标,集探测预警、监视识别、干扰打击为一体的低空安全防护评估体系。工作人员介绍说,该系统最显著的特征是通过选用模块化设备,“积木式”搭建防御体系,快速响应用户无人机防御需求。目前,“穹盾”系统已广泛应用于核电、水电、机场等领域,其中,核电项目作为“穹盾”系统典型应用,融合了雷达网、电侦网、光电网、干扰打击网等多类型网络,形成了“网中网”立体探测打击应用示范。
绿色低碳是未来航天科技发展的趋势。现场还展示了无人机氢燃料电池、为无人机“智能续命”的无人机应急电源以及无人机机载电池管理单元等产品,三款氢能产品都可应用在飞艇等多种特殊装备上,为国家安全、社会经济、公共服务等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此外,上海航天风华科技有限公司的融合多元智能技术的注塑垂直产业云平台、上海太阳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的大尺寸空间用玻璃盖片功能光学膜系,还在工博会独立专业展区“高新技术成果展”上脱颖而出,获得高新技术成果展创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