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航天精神荣誉奖管理办法》有关规定,集团公司党组研究决定,授予33名个人、17个集体“2023年度航天精神模范奖”;授予18名个人、12个集体“2023年度航天精神青年模范奖”。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将陆续刊发模范个人(集体)在工作中主动践行航天精神的先进故事和精彩感悟。本期刊登的为2023年度航天精神模范奖获得者王建祥。
用成绩说话,做航天数字化转型的“急先锋”
瘦瘦的,中等个儿,戴眼镜,格子衬衫配牛仔裤,再加上个单肩背包,这是上海航天王建祥日常的模样。深耕信息化业务22年的他虽然已独当一面,却依然保持着程序员的朴素劲儿。
这些年,王建祥带领团队完成了多个集团公司级信息化系统建设,积累了很多从0到1的成功案例,负责的产品被集团公司内外近4000家单位和供应商应用,成为航天信息化建设的一张名片。
勇于登攀,是默不作声的“行动派”
让很多人惊讶的是,王建祥这位目前在航天数字化领域小有名气的“程序咖”大学时读的竟是税务专业。在那个流程和账目都写在纸上、电脑刚刚流行的年代,刚入职不久的王建祥敏锐地察觉到信息化发展大趋势。于是,他凭借在学校学过的编程知识,参与了单位物资库房管理系统建设,完成了一次“跨界”转型。那时,线上系统对很多人来说还只是个“新鲜玩意儿”。
王建祥深知,以往在学校学到的编程知识用到实际科研管理中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一头扎进了物资处办公室,一边积极学习系统建设的知识,一边虚心向业务员们请教工作流程。同事们都说:“这个新来的娃话不多却很有钻研精神。”
埋头苦干数月,王建祥成功研发了物资库房管理系统,那是所里第一个线上系统。王建祥自此走上了信息化建设的职业生涯道路。
从业多年,王建祥最大的感触是,细节决定成败,要做好信息化系统,必须先熟悉掌握业务的流程。依靠着门户网站、成本管控系统、科研生产系统的研发工作,他一点一点积淀了自己对航天科研生产管理业务的理解。
对于2013年所内检验管理制度的变革,王建祥至今记忆犹新。当时,原本很多自检的物资需要委托出所进行检验。制度的变革引发了人员不适应的问题,从而导致业务流程不畅、采购的到货物资积压。面对这种情况,所长提出用信息化手段解决这个问题并给王建祥下达了“死命令”:“1个月内解决这个问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厘清业务流程,解决物资流转问题,王建祥亲自来到检验管理、库房管理、物资管理各个岗位。他带领小团队,白天在业务科室亲身体验业务操作流程,晚上查细节、开会、梳理流程、设计系统开发方案、敲代码。连续两个星期挑灯夜战,终于如期完成物资管理系统的建设,并为后来的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奠定了扎实基础。
“实践是创新研发的源泉。”王建祥说,只有扎根一线,深入业务,才能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拓展思路、创新手段,设计出有用、好用的产品。
追求卓越,是不肯服输的“倔强派”
2014年,由于所内信息系统逐渐成熟并为人所知,王建祥被介绍参与一个进口保税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专门为跨境电商保税仓的仓储与配送物流运营管理提供支撑。
那年的“双十一”前夕,王建祥带领团队守在电脑前,迎接用户对系统进行的第一次压力测试。当时,系统仅坚持了很短时间就崩溃了,王建祥意识到了差距。
沮丧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凭着不服输的劲儿,王建祥迅速开启了新一轮技术攻坚,每天下班后组织团队成员开会、分析问题、制定方案,并虚心向其他团队请教,最终解决了数据高并发状态下系统的稳定性问题。
“不能只埋头干,还要多接触市场上的技术,并且一定要在实际项目中真刀真枪地磨炼。”王建祥总是跟队员说,“我们一定要走出去,要跟上时代。”
多年来,王建祥带领团队不断学习、吸收先进经验。团队能力不断提升,成为航天领域专业所为数不多的具有信息化自主开发能力的队伍,造就了多款“明星产品”,为集团公司多家单位开发供应链管理功能,实现采购、调度、产保、监督、评价各流程不断线,大大提高了物资采购效率,成为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标杆。
协同攻坚,是迎难而上的“实干派”
新冠疫情期间,上海航天要通过手机端采集员工相关情况,以便掌握数据,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王建祥临危受命,接下了紧急研发疫情防控系统的任务。
当时部门里许多员工已被封控在家,而且正在开展的其他工作非常紧张,但王建祥清楚:“开发疫情防控系统是一件必须完成的任务,再难也要冲!”他迅速组织团队,以远程会议的方式商讨解决方案、分解任务。他住在所内,与所外的伙伴每天讨论到后半夜,最终仅用一个星期就开发了疫情上报系统,有效解决了全院职工状态收集问题,大大提高了数据获取和统计效率,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航天企业的信息化工作与外部专门的信息化公司的模式不太一样。“他们有他们固有的流程和思路,而我们则需要面对很多个性化的需求。”他拿导航打了个比方,“既要能在大路导航,也要对无人问津的小路无比熟悉,做好符合航天特色的信息化建设。我们行驶的这条路没有尽头。”他带领的团队从刚组建时的9个人发展到现在的34人,成为一支具备创新能力、敢打敢拼的团队。
航天事业中,既有奋战在重大工程一线的航天人,也有像王建祥这样默默无闻的信息化条线工作者。王建祥和他的伙伴以特有的方式为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有力的“推进剂”,用数十年的青春年华在转型发展的关键道路上披荆斩棘。未来,王建祥将带领团队继续深入探索航天数字化应用,以实际行动诠释航天人的责任与担当。
山止川行,臻于至善;莫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