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党的建设 新闻中心 产品与服务 人力资源 信息公开 微信矩阵
新闻中心
企业要闻
一线新闻
人物风采
媒体聚焦
视频中心
专题网站

人物风采

赓续弘扬航天精神|精准毫厘守初心,青春无悔报航天

来源: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日期:2025-07-21

戈壁滩上,随着指令发出,发动机逐一完成预定动作,一抹耀眼火焰划破重重云层直冲天际,最终安全降落。试验圆满成功!悬着的心终于得以放下。这个由18人组成的班组,顺利实现发动机控制技术的突破。这就是806所新时代研发班组,该班组承担固体姿轨控动力系统的总体研发和工程应用工作,是一支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创新团队。

以创新为“姿”态

做航天动力的拓路先行者

车间里阀门撞击的清脆响声戛然而止,修改后的阀门又一次出现卡滞。示波器上跳动的数据在显示屏上留下一条横线,像极了一道亟待破解的密码。

“又失败了……”设计师小彭摘下眼镜,眼里充满挫败与失望,额头上的汗珠在车间顶灯的照射下泛着微光,手中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30多次试验数据。

小彭和班组的伙伴们从事的发动机控制技术研究既没有过往经验参考,也没有现成的技术借鉴,每一个流程、每一项操作,都需要他们从零开始,一点点摸索。为了一个看似微小的问题,他们常常要耗费数天甚至数周的时间反复研讨、试验,可关键参数却始终像游鱼般难以捕捉。他们一次次地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在迷茫中探寻方向。

“遇到问题不等于经历失败,因为我们又将有一次新的突破,离目标又近了一步。来,你们看看这个幅值。”被誉为班组“定海神针”的牛总是该项目的指挥,也是深耕动力领域数十载的“老法师”。

在牛总的引导与鼓励下,班组青年在问题中摸索前进,设计文件一步步严格把关,方案报告一轮轮审核,验证试验一个个环节逐一考核,最终突破了7项关键技术,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高精度、高可靠性设计要求,开创了一条自主创新、技术引领的全新道路。

以精准为“轨”道

做挺膺担当的科技攻关者

科研的道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2023年7月,发动机试车期间,原本顺利的试验忽然被复查数据时的异常打破。这个普通人几乎不可察觉的异常,让整个班组瞬间进入战斗状态。

项目负责人周总的笔尖在试车动态仿真的一帧画面上划出刺目的红圈——本该光滑如镜的表面,此刻正泛着蛛网般的微裂纹。

设计师小高立即翻出近3年的试车曲线逐帧对比,随后与设计师小江开展缺陷分析,很快就在电子显微镜下锁定了异常。

既然问题定位了,那就趁热打铁开始验证试验。7月盛暑,烈日当空,面对滚滚热浪,队员们无惧“烤”验。工作服被汗水浸湿,蚊虫叮咬成了家常便饭,但他们依然坚守岗位,开展了100多组试验,以精湛的专业能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为产品通过试验考核保驾护航。

正是凭借这种“数据异常不放过,参数偏差追到底”的执着,班组从极端环境的适应性测试,到复杂工况下的稳定性验证,历经千余次试验论证,最终研发出了五大固体姿轨控发动机产品平台,助推多个产品研制取得关键技术和产品突破,推动航天科技向更高水平迈进。

新一代“控”未来

做航天精神的传承践行者

“打铁必须自身硬。”这是班组始终坚持的理念。多年来,班组通过师带徒传帮带、新人轮岗制和青年设计师竞聘制等培养方式,搭建青年发展平台,助力青年快速成长。

面对“急难险重新”的科研任务,班组组建党员责任团队,党员率先垂范,脚踏实地、奋勇向前;重大攻关节点举行“攻坚誓师”、激励组员牢记航天强国使命,奉献青春力量;组织青年队员沉浸式体验红色教育基地,邀请总师、科技委专家讲述“我与航天的故事”,在赓续弘扬航天精神中传承红色基因。

“我们到火星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呀?”面对“沪滇云课堂”上学生们好奇地提问,班组成员耐心答疑解惑,点燃孩子们心中的航天梦。航天精神需要赓续也需要弘扬,近年来,班组持续走进社区、走进校园开展航天知识科普活动,精心策划7堂航天知识精品课,志愿服务活动时长600余小时,覆盖2400余人,以“航天蓝”致敬“中国红”。

精准毫厘守初心,青春无悔报航天。多年来,班组十余年如一日坚守航天报国初心,汗水洒遍祖国大江南北的戈壁荒原,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突破多项技术瓶颈,荣获了“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上海市工人先锋号”等多项荣誉。未来,在建设航天强国的新征程中,新时代研发班组将继续以科技报国为炬,以自主创新为刃,燃青春之火,铸时代辉煌。



集团网群

网站链接

京ICP备13027524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元江路3888号 邮编:201109

网站管理邮箱:news@sast.cn 网站运维电话:021-24180000 传真:021-24180188 网站维护: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隐私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