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党的建设 新闻中心 产品与服务 人力资源 信息公开 微信矩阵
新闻中心
企业要闻
一线新闻
人物风采
媒体聚焦
视频中心
专题网站

一线新闻

不负春光,战鼓铮铮踏新程

来源: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日期:2023-03-01

早春二月,伴着绵绵春雨,笔者走进806所机加工及部装车间厂房,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繁忙景象:机器轰隆隆地作响,一束束焊花倒映在工人的面罩上,浓郁的机油味在空气中弥漫,随处可见的都是来去匆匆的身影……

今年806所的科研生产任务依然繁重,车间生产总体呈现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特点,而且竞标型号是历年最多,进度急、任务重,但再困难,我们也会想尽办法去完成任务的。面对六个常态新特征,车间主任李睿表示车间将从保障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合理安排作业、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推动数字化发展等多方面入手,全力保障科研生产任务。

未雨绸缪,打造技术过硬队伍

赵总,我这边快结束了,来检查一下。

赵总,提醒下道工序做好准备。

......

这位被大家称作赵总的是车间总计划赵辉,只见他正穿梭于各厂房之间随时掌握各工序的工作进度,在刚立春寒意还未退散的早晨,他的额头竟隐隐渗出几滴汗珠。每周我们都会根据上周工作的完成情况对下周的计划进行动态调整。刚检查完工序作业,赵辉又步履匆匆赶往调度室,那里也正忙得热火朝天,讨论声此起彼伏,电话铃响接二连三,车间管理组和调度们围在一起探讨近期需要协调的问题,集思广益,寻找最优的解决办法。

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去年四季度起,车间就开始对今年的工作开展策划,根据已统筹的科研生产计划,制定结构件年度排产计划表,同时加强计划落实的闭环管理李睿说道。尽管做了充分的部署和安排,但由于车间今年面临着由需求面转向产品开发及业务拓展的转变,计划排布、人员安排和生产资源协调都将持续面临巨大压力。为此,车间决定打造一支更加技术过硬的队伍。

在一片机器的轰鸣声中,一名身穿深蓝色工作服的一线工人正聚精会神紧盯着屏幕和身侧高速旋转的铣刀轨迹,丝毫不受干扰,右手控制着操纵杆,左手时不时敲击几下按钮,根据加工路线修改工艺参数。那是申定彬,车削中心的一名操作工,车间数控化转型中从普通车转到数控车铣加工的第一人。在交付任务大、人手紧缺的时候,他可以迅速顶上。李睿向笔者介绍,像他这样的能人,车间还有不少,真正实现了一人多岗、一岗多能。面对竞争压力以及新需求不断涌现,我们一直在充分挖掘职工潜力,优化岗位人员与任务的机动调配,确保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双线作战,全力跑出加速度

透过氩弧焊工作间的玻璃门窗,可以隐约看到里面正火光四射,焊花飞溅。推开门,是一名头戴防护面罩、手握焊枪、身穿厚厚工作服的焊工正熟练焊接着产品外挂件。我们为了加强产品工艺流程关联性,针对焊接单元、射线检测单元进行了厂房改造和搬迁,那一侧就是我们的无损检测单元。走出氩弧焊工作间,李睿介绍说,这样的改造既具有典型的流程线特点,又能适应小批量、多品种产品生产需求,打破了传统封闭式班组管理模式,有效缩短流程耗时。

机械臂自动上下料、产品自动检测、焊缝图像自动判读,它们按照指令进行自动化操作。高级技师姚晖则在另一端仔细地检视着电脑屏幕,实时掌握着数据。说起这些信息化设备,姚晖脸上满是欣喜:以前一道工序的完成经常需要六七名甚至更多作业员,现在引用这些智能化手段以后,只需我一个人操作就够了,再也不用一遍遍手抄了。在姚晖看来,信息化最大的便利是可以实现数据的实时管控、调用比如一旦出现故障能够快速定位问题数据,为产品质量改进提供保障。

在这样一个大数据时代,我们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品研制的数字化转型。李睿表示,今年通过TeamcenterMES等信息化系统建设,车间将逐步打通固发产品数字设计、数字工艺、数字制造统一数据平台,实现产品设计数据和工艺设计数据的同源共享,进一步提高数据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集团网群

网站链接

京ICP备13027524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元江路3888号 邮编:201109

网站管理邮箱:news@sast.cn 网站运维电话:021-24180000 传真:021-24180188 网站维护: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隐私与安全